更新时间:2025-09-30 20:56:53 浏览: 次
在中华大地的美食版图上,“韩城大红袍花椒”以其浓郁醇厚的麻香,为无数佳肴注入灵魂,撑起了椒乡百姓的富足生活。然而,近年来,韩城周边种植花椒的省市如雨后春笋,市场饱和度急剧攀升,“韩城大红袍花椒”遭遇严峻挑战:价格持续走低,销路变窄,产业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传统优势产业的危机,韩城人果敢抉择,主动出击,在困境中探寻生机,闯出了“韩城大红袍花椒”全产业发展的逆袭之路。
初秋的韩城,椒香四溢。在桑树坪镇卓立村雷家沟组的花椒园里,椒农们围在一起,认真听雷卫锋的介绍:“这橘红无刺花椒上色早、颗粒大,而且籽小、壳厚、产量高,3斤3两鲜椒就能晒出1斤干椒!改良后花椒树刺很少,摘椒轻松又安全,效率大幅提高。”
这些花椒是雷卫锋20年初心不改,精心培育的“橘红无刺花椒”,今年首次迎来丰收年。新品花椒树的病虫害发生率降低了60%以上,深受客商青睐,收购价每公斤比普通大红袍花椒高出12元左右。沉甸甸的椒果压弯了枝条,也让雷卫锋的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容。
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和陕西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正在芝阳镇赵峰村的王爱民和冶户沟村高斌峰家的椒园里采访。上半年,我市气候干旱少雨,很多花椒树受到了影响,但这两家种椒大户的花椒,无论是色泽还是品质都一如往年,记者们也十分好奇为什么?
“春季时,我们不光不能除草,还要适时进行椒园生草;花椒采摘后,一定要清园保叶……”高斌峰滔滔不绝地向大家介绍他积累了20多年的椒园管理经验。
高斌峰是我市的乡土专家之一。近年来,我市大力培养出国家级林业乡土专家2位、省级林业乡土专家15位。这些土生土长的专家,成为全市科技助农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已在芝阳镇、板桥镇等镇打造了5个万亩花椒示范基地和26个花椒科技示范园,科技服务队实现了全覆盖。
在全国的花椒产业领域,韩城市花椒研究所(简称椒研所)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存在。椒研所成立25年来,一直为我市花椒产业的发展和突围提供系统且强大的科技支撑。椒研所携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顶尖科研机构,成功建立起丰富的“花椒基因库”,引进了30余个国内外优质品种。同时,该所在全市范围内构建了一张涵盖良种选育、土壤改良、生物药肥应用等关键领域的庞大试验网络。100多个试验点散布全市,如同敏锐的触角,精准感知并解决了花椒产业遇到的一个又一个发展难题。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韩城大红袍花椒”优质生产基地55万亩,绿色有机花椒种植面积突破万亩,花椒年产量约3000万公斤,综合产值约40亿元。“韩城大红袍花椒”更是誉满中华大地,是全国花椒中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218.03亿元,稳居全国花椒产业品牌第一,还成功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产品清单。我市也先后荣获“中国花椒之乡”“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椒产业强市。
9月15日,一辆满载花椒面皮和花椒素肉的货车缓缓驶出陕西为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往全国各地。这两种全球首次应用花椒蛋白制作的方便食品,蕴含着韩城花椒深加工的硬核创新。
“面饼由小麦粉与花椒蛋白经高温挤压技术制成,非油炸、零胆固醇,颠覆了传统方便食品的概念。”为康生物科技公司物流采供部经理薛双笙介绍道。正是这样的创新,让昔日无人问津的花椒籽摇身一变,成为高价值的营养原料。
“在产业链创新方面,我们秉持花椒产业‘强链、补链、增链’的研发理念,斥资2.2亿元打造花椒籽油及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充分利用花椒籽中丰富的油脂、粗纤维和蛋白质等资源优势,致力于研发和生产花椒籽皮油、仁油、花椒籽仁粕、花椒蛋白、花椒肽及花椒面皮等多款产品。我们现在年产值是1.5亿元,未来随着整体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产值也会成倍增长。”陕西为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强谈及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目前,韩城花椒深加工产业已从单个企业的创新突破,升级为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建成集种植、加工、科研、贸易于一体的花椒产业综合体,形成了以陕西为康生物、金太阳、宏达花椒等多家深加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企业集群,花椒产业链不断延长,产业附加值持续提升。
当花椒面皮端上百姓的餐桌时,市茶艺协会会长刘敏正在党家村的“椒茶院”内优雅地执壶分茶。茶壶内装的是她耗费3年多时间研制的韩城大红袍花椒茶。
“花椒与茶,二者融合并非易事。”刘敏轻抚着茶盏说道。为了找到茶性与椒性的完美平衡点,她和团队尝试将普洱、白茶、岩茶等多种茶叶与不同产区花椒组合,详细记录克重、水温、冲泡时间等变量。“‘韩城大红袍花椒’是金字招牌,容不得半点疏忽。”这份近乎严苛的执着,终于让花椒茶褪去燥烈,只余温润的椒香与悠长的回甘。如今“花椒普洱”“花椒白茶”等系列产品,已带着韩城的独特印记,销往北京、广州等地,成为茶客的新宠。
当花椒面皮凭借科技之力在万亿方便食品市场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刘敏的花椒茶用文化韵味征服南北茶客的味蕾……韩城花椒的深加工版图逐渐清晰。截至目前,韩城市已研发出花椒系列产品7类40余种,获得相关专利100多项。尽管市场寒意未消,但韩城人凭借智慧与毅力,让“韩城大红袍花椒”在实验室与消费新赛道中焕发新生。
“这是韩城花椒的高光时刻。”孟一沟花椒核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维林,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罐50克的有机大红袍花椒,眼中满是喜悦。这罐花椒即将登上德国高端商超货架,标志着韩城花椒产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从国内市场迈向国际市场,这是一条充满挑战却又充满机遇的道路。”韩城诚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峰分享了他的“出海”经验。该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专注于纯天然调味品的生产。目前,产品已稳定出口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站在生产车间的窗边,望着即将运往世界各地的花椒,陈峰目光坚定:“我们的跨境电商业务正在稳步推进,欧洲及东南亚市场将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我们不仅要优化供应链,还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出更多符合国际口味的花椒深加工产品。今年,我们的出口额目标是800万元。”
9月18日,陕西鸿顺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薛铁刚正在忙着收货备货。去年,公司销往海外12万公斤花椒。今年的新花椒刚上市,公司的出口订单就已经超过了去年的总量。
孟一沟的有机“破冰”和诚誉、鸿顺翔的全球“布局”,正是韩城花椒产业链条完善升级的生动体现。这一切,离不开高瞻远瞩的花椒全产业链布局。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系统思维统筹“种好椒、加工好、卖出价”的发展理念,以“绿色有机、韩城先行”为引领,依托西北农业科技大学试验站解决生产难题,推广“花椒+”立体农业与智能化社会服务,确保“种出好花椒”。在加工环节,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品迈进中高端。同时,强化“韩城大红袍花椒”区域品牌保护与规范使用,构建溯源体系,双管齐下拓展国际市场与电商渠道,全力打造区域性花椒集散贸易中心,为韩城花椒产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从种苗培育的科技基石,到标准化种植的有机实践,再到精深加工的多元探索,直至如今跨境贸易的扬帆起航,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形成。那源自黄河领域的独特椒香,不再仅仅是中国厨房的经典味道,更成为符合国际口味的东方“椒”傲。在韩城人的不懈努力下,“韩城大红袍花椒”正以崭新的姿态续写着传奇篇章……